今年四月,我校邀请俄罗斯艺术联盟雕塑家VIKTOR SHUVALOV(维克多·舒瓦洛夫)来校进行短期艺术交流与讲学,此时适逢我校60周年校庆进入筹备阶段,为了增加校园艺术氛围,并将雕塑家的艺术作品长久保留在学校,经双方商讨切磋,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:由维克多·舒瓦洛夫创作一件作品置于校园。
创意确定后,维克多·舒瓦洛夫立即投入工作,在校区实地查勘作品安置地点环境,与雕塑系老师沟通创作思路,反复推敲,几易其稿。美术学院雕塑系也为维克多·舒瓦洛夫创作给予了全力配合,在技术、设备、生活、人力各个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经过一个月的创作,作品小稿完成,定名为《音乐女神》。
五月,维克多·舒瓦洛夫因其他工作安排暂时离开济南,但他非常牵挂雕塑大稿的制作,通过电子邮件与雕塑系师生保持联系,反复探讨制作细节。
八月,《音乐女神》泥塑大稿制作流程和完成时间确定下来,美术学院雕塑系成立了教师池灏、廖卫东、李秋地、董俊伟和实验员郭振强及部分学生组成的雕塑团队,排好档期,明确分工,仅用十天,赶在维克多·舒瓦洛夫到来之前,完成了材料进场、套圈搭建,上大泥等前期准备工作。
今年夏季,济南遭遇多年未有的高温,八月暑热达到最高峰值,许多施工工地白天都停工了。而雕塑制作却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。每天雕塑大棚内的温度都高达四五十度,站在棚内不动弹都会流汗,况且要在脚手架间爬上爬下,工作难度可想而知。
可是雕塑团队一天也没有停歇,靠着一台旧风扇、几瓶驱蚊药、几盒藿香正气水硬是撑下来,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。由于雕塑怕干,仅有的一台风扇,也不能对着在雕塑旁干活的人吹。他们就是这样团结协作,战高温,抢进度,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。
当维克多·舒瓦洛夫从凉爽舒适的俄罗斯来到火炉烘蒸的济南时,第三天就生病了,但他把买的药带在身上,在雕塑大棚里吃下,执意坚守在第一线。病刚刚好一些,他就爬到脚手架上调整作品细节,又反复下来退到远处仔细端详效果。64岁的他对创作的精益求精态度,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,坚韧自律的品格,对大家是一种无声的教育,体现了其对艺术的高度尊重。
在作品大稿制作的二十多天里,大家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以最完美最精致的成果呈现于世,为学校六十华诞献礼!
靠着这样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目标,雕塑团队每一个人都做出了无怨无悔的付出。在雕塑大棚现场,每天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:维克多·舒瓦洛夫和所有男士们都光着膀子,聚精会神地默默做着自己的工作,每个人的脊背上不停地流淌着晶莹的汗水……
八月二十二日,最后一道处理工序结束,高达4米的《音乐女神》泥塑大稿矗立在人们面前,身着长裙的音乐女神目光深邃、容貌端庄,似欲飘然飞升。
几个月的辛劳,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那一刻,所有参与创作、制作的人,望着这尊完美的塑像,疲惫汗渍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他们相互握手、拥抱,祝贺《音乐女神》的诞生!